雾里看花——看西安电缆事故的背后

楼主

Jocelyn8022 [离线]

2★★☆☆☆

发帖数:1104 积分3385
1楼

最近关于西安地铁3号线的电缆问题,弄得网上沸沸扬扬,大家看这个问题似乎都是一边倒地倾向,不良厂商黑心销售劣质产品造成的这起事故。事情的真相真就如此吗?
  我没有追着看事情的曝露、进展和处理,其实还是那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就象前些年的那次天津港爆炸案,背后总能揪出事件背后的其他因素,或放弃监管放纵妄为,或沆瀣一气恣意妄为,谁是建设方?咱们逐条分析分析看。
  首先事情是谁捅出来的,动机是什么?要是工程的出资建设方,为什么要在工程竣工后,抖露出这事?再返工的成本更大。
这事我不相信是地铁工程的建设方捅出来的,因为他们是工程材料的最终采购方和工程质量的检验承受方,他们最不愿意暴露出他们的管理问题,是谁要曝露此事呢?有什么动机?又要在工程竣工后释放呢?
  这是一个市政工程,必然如一般工程一样有建设方(西安地铁投资建设部门),有若干级层的工程施工的承接方,工程材料的采购归由哪个部门管理等等。
  比如本工程由某政府单位发布建设,工程费用就由此建设方承担,工程建设的监理单位是某工程设计院,施工承接方为某专业建筑工程总公司,标段、专业等等分包由某各个公司承担(比如,土方工程、地下隧道开凿工程、土建工程、桥梁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拆迁工程等等)。
  施工管理体制,所用工程材料是集中采购还是分包采购;工程质量是集中检验控制还是由专业公司分别控制等等。搞不清这些就很难判断利益的相关方,也就很难找到真正的失职渎职者。
  这起施工问题显然是工程质量控制体系范畴的事情,因为发现问题是在安装工程完成后。那问题也就来了,工程的质量是谁在控制,为什么会发生这起事故?
  一般的工程管理部门,都希望有资金充足的建设费用,可以把工程做的最好,可是西安的市政建设也好,其他的类似活动的现实都是,想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情。这些官僚的逻辑是,招标是工程的万能钥匙,其实问题的根本问题就在这里。
  这就涉及到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管理的出发点问题,比如你是想建设费用投入最低,还是想建设质量最好,还是想趁机揩油,大捞一笔。
问题的查找,当年在推广小日本的管理经验时,就说问题出现后,要力争向管理的是个环节上查找愿意,系统的解决,最少要问10个问题。比如馒头出笼后出现了问题,就要向回找找问题的所在,是锅灶、笼屉、发酵、揉制、面粉、时间、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质量和成本是一对相辅相成的亲兄弟,没有工程修养的西安官僚,在市场上总是支持虚妄的(违背市场规律)经济行为,既要形象工程又要工程质量,那是不可能同时实现的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就像是说这个姑娘即做到苗条柔弱纤细漂亮又做到了高大威猛彪悍能干家务。
  关于质量和成本的关系,著名的百年老店同仁堂的经营精髓是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决定经营中的一切活动。对质量有一句著名的表述: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就是为了保证质量不惜成本的投入。
  当然现代的经济手段是少花钱多办事,但是其核心前提是保证办事的质量。而质量是有成本的,这一点恐怕那些西安的官爷们并不知道。现实里面,没有谁去跟苹果手机店讨价还价,就是类似的道理。我保证给你的产品质量,你就别跟我啰嗦价格的高低。
  这些官爷要是有可能,一定要买宝马、奔驰,也没有听说他们去讨价还价,但他们一定要压榨中国国内的供货商。因为他们才不在乎什么是制造,因为他们是官爷,是生活在天上的神仙,压榨手下的企业是他们做人的本分。最根本的是他们认为自己管着国家的项目和投资,就是爷,就可以违背客观规律。
  企业其实并不在乎质量,一切都是为了钱(为了利润),只不过现代商业环境要求质量好价格低的商品,是因为好卖,所以才不得已而为之。
  如果你给好的价格,有好的利润,企业自然愿意提供最好的服务(产品质量)。就如官爷你要吃回扣,工程要买十件产品,你吃掉了一件成本的费用(或回扣、或压价等等),商家一定要将剩余九件的销售卖价涨到十件的价格上,这叫堤内损失堤外补。
  如果审计难以过关,就只有另想一个办法,牺牲质量喽。你弄掉了一个的成本,商家自然就要降低其余九个的成本,以弥补你弄走的一个的损失。
  现在这起事故还没有扯清,但一棒子打到企业的头上,就有操之过急的滑稽。因为办企业的正常逻辑都是不希望企业赔钱赚吆喝,如果能赚钱,有利润,企业还黑心做产品,那就该另当别论,狠狠地收拾了。要是你给了好的价格,我却给你差的产品,似乎不太合乎逻辑。
  我也是在西安办企业的,我知道,企业的经营者最不希望的就是企业崩溃,没有钱赚,没有利润。只有市场的畸形,才不接受质量,只接受价格,才会出现偷工减料,这是不是过度竞争的畸形呢?或是官场腐败呢?
当年我给陕汽做满大街跑的那种黄色渣土车配套,花了大量的钱去引进了加工三角臂的核心技术,投入了大型的数控设备,提高了产品使用的质量保证期。投入后,很快就被陕汽指定为出口工程车(就是那种常见的黄色渣土车专用的)专用产品。当时全国能提供三角臂的厂家都在济南重汽(当年国家工业布局红岩车的三大基地之一)周边,质量参差不齐。陕汽集团周边改装厂的采购原则就是,只用最便宜的,不用最好的。
  这个部件是一个铆焊件,有两个加工工艺路线,一个是铆焊拼接——时效——精加工;另一个是低成本的,精加工钢铸件——铆焊拼接。我采用的是以一种工艺,产品送青专原厂检验合格,又在西安洪庆的航天工业进口的三维检测仪上检验(为了获得加工数据),加工质量精度要高于陕汽要求的一个数量级,但我的加工成本就自然会稍微高一些,我的质量承诺是一年保修,比陕汽的要求高出去4倍。
  当时青岛专用车公司(行业龙头的标准)的要求是,6个月保修,采用专用机床焊后加工。陕汽配套的厂家是3个月保修。而我是一年保修。在这里就可以看出,质量是有成本的,我的产品很快就定为出口车型的指定配套。因为市场狭小价格低廉,不久就被“劣币”驱逐,弄不下去了。
  我在供货期间一共接到全国各地保修陕汽三角臂的投诉20多起,发现所有出问题的都是野鸡产品,但当时陕汽的改装厂都是一个态度,为了工程成人好销售,你给我能用的,最好必然最贵,最贵不是我要的。
  最后,我们也随着陕汽改型汽车,而停止了产品配套,但是我切实知道了质量与成本的关系,这就叫劣币驱逐良币,最终陕汽产的这款“黄包车”被俄国等国际市场禁止进口,销路极差而被市场淘汰。你很少见它在中国的工程上奔驰吧?只有在西安市的周边转悠,因为有政府的保护,还经常出交通事故。因为西安的这个车型的技术指标单一,综合效益低下,它总是无限制提高载重,压坏了公路、桥梁等等。所以西安市场早就有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习惯。
  这次地铁电缆的事故,现在还不能说是谁的责任。从常理说,西安的地界不适于培育不良商人,因为司法对商人有严苛的习惯,又因为西安法制混乱,只适于培养操守不良的官爷,所以大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工程的质量是制造出来的没有错(原话是,产品的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但是不是要采用不合格的电缆、是不是坚守了材料的进场检验,就是管理的问题了。这个事故要关注什么你知道了吧?那英的歌《雾里看花》说的就是这事。从来都是造枪的人没有错,用枪杀人的人才有错!市场要是都不买劣质的枪,也就不会有打不响的枪了。
2017/3/29第二稿



2017/6/15 11:10:24
返回本版
1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速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