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政2019年民商392分长文经验分享一、基本情况本科华政经
浏览量:452 回帖数:0
1楼
华政2019年民商392分长文经验分享
一、基本情况
本科华政经济法,大学四年虚度,没有法学功底和基础。18年,司考以及华政民商法考研双二战。大致情况:一、司考412分,不高不低,勉强挽尊。各卷都比较平均,均100+,没有偏科也没有优势科目。二、考研392分,专业课121分,法综124,□□72分,英语75分。
二 专业课
考察范围:初试重点是民总、物权法、债法。侵权法、婚姻法、继承法以及商法几乎不考,但是复试会可能涉及。所以,我觉得根据马原的两点论和重点论,可以去了解婚姻、侵权、商法的内容,但是不要把重点放在这上面。钻牛角尖是复习过程中经常会犯的问题,不利于提高效率,也容易自我怀疑。以及,在你有了一定法学基础后,得掌握一定的辨别可考知识点的能力。
就比如说,在专业课上辨别合同未生效和合同无效的区别,其实把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记清楚更实在一点。法综的确会考这种辨析题或者简答题,但是法综的辨析和简答可以死记硬背。而专业课考案例的话不会考这种常识性问题。又或者对于意思表示这个问题,既是最难的也是最基础的东西,感觉需要具备基本的辩识能力。比如说,判断意思表示,要从表示行为和内心意思两个方面,对于表示行为,要考虑到表示行为本身、法律拘束意思以及表示价值的认定,以及具备客观表示价值或者当事人主观理解之一都认为存在表示行为;而内心意思上,需要从表示意识(表示意思)、行为意思、效果意思去考虑。
时间安排:三月到四月底,第一遍听完老师的课件(包括物权、债法和民总),做完第一遍笔记并记忆。四月底五月初开始着手司考,带着听完第二遍课件的录音,之后全心弄司考。老钟的民法得好好听,除了下文涉及的应对复试的需要,同时他讲的东西很干货,对民商的出题形式(全案例)比较实用。司考九月多结束后,听第三遍录音,重新详细做第二遍笔记。同时也看了部分王泽鉴老师书中的案例,但是实际上除了检验一下自己的应试能力,初试不会直接或者间接考察推荐书目中的案例的。个人主要依靠的是自己的笔记和司考老钟的民法精讲视频。
有关真题:因为当时对真题记得比较清楚,二战也就没有花额外时间了。真题的主要价值在于:弄清楚考试形式,出题风格和方向,考察的难度,重点考察范围等等。这个部分得了解,但是大多数人也没有特别花心思的。所以,有个概念就行。比如,通过近三年的真题,个人感觉民商初试的考察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点的考察,题出的不难,没有司考里的部分案例难。但是如果恰巧这个知识点你没掌握好,也可能会很吃力。就比如说,18年民商专业课的最后一题是一道有关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的案例题(五十分),我真的不太明白,考试前偷懒没学,觉得可能不会考就没去了解。考完之后就觉得大约要丢三十分,emmm内心五味杂陈。
有关推荐书目:很多人可能会去看学校的推荐书目,我觉得退一万步说,不如买考研机构的书,震川考研的民商资料把可考点总结好了,比起自由散漫的翱翔书海,至少思路清晰方向明确还便宜一些。其次,如果法学功底不太好的,不建议看推荐书目,王泽鉴老师的书有趣又有深度。看过一点点,感觉对初学者来说,难度不小。没有一定法学功底就将此作为考研复习的主要资料,很难读出个十之七八的理解,吃不太透的去参加考试,风险会比较大。更何况案例题其实考个人对已掌握的知识的综合运用比较多,所以单纯凭借看书去考研的话,比较适合有一定法学功底并且建立了自己体系的同学。同时,因为我朋友有将王泽鉴老师书中的案例题总结好并分享给我,所以坦白说,考试初试里不会涉及到王泽鉴老师书中的案例题原题。不用抱有侥幸心理而做无用功的,踏踏实实掌握好知识点才是真正的捷径。
头像
能性,不构成犯罪之类的。而考研的观点就是还有一定的意志自由。我的理解就是,因为傻小孩你可以选择去死
华政2019年民商392分长文经验分享
一、基本情况
本科华政经济法,大学四年虚度,没有法学功底和基础。18年,司考以及华政民商法考研双二战。大致情况:一、司考412分,不高不低,勉强挽尊。各卷都比较平均,均100+,没有偏科也没有优势科目。二、考研392分,专业课121分,法综124,□□72分,英语75分。
二 专业课
考察范围:初试重点是民总、物权法、债法。侵权法、婚姻法、继承法以及商法几乎不考,但是复试会可能涉及。所以,我觉得根据马原的两点论和重点论,可以去了解婚姻、侵权、商法的内容,但是不要把重点放在这上面。钻牛角尖是复习过程中经常会犯的问题,不利于提高效率,也容易自我怀疑。以及,在你有了一定法学基础后,得掌握一定的辨别可考知识点的能力。
就比如说,在专业课上辨别合同未生效和合同无效的区别,其实把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记清楚更实在一点。法综的确会考这种辨析题或者简答题,但是法综的辨析和简答可以死记硬背。而专业课考案例的话不会考这种常识性问题。又或者对于意思表示这个问题,既是最难的也是最基础的东西,感觉需要具备基本的辩识能力。比如说,判断意思表示,要从表示行为和内心意思两个方面,对于表示行为,要考虑到表示行为本身、法律拘束意思以及表示价值的认定,以及具备客观表示价值或者当事人主观理解之一都认为存在表示行为;而内心意思上,需要从表示意识(表示意思)、行为意思、效果意思去考虑。
时间安排:三月到四月底,第一遍听完老师的课件(包括物权、债法和民总),做完第一遍笔记并记忆。四月底五月初开始着手司考,带着听完第二遍课件的录音,之后全心弄司考。老钟的民法得好好听,除了下文涉及的应对复试的需要,同时他讲的东西很干货,对民商的出题形式(全案例)比较实用。司考九月多结束后,听第三遍录音,重新详细做第二遍笔记。同时也看了部分王泽鉴老师书中的案例,但是实际上除了检验一下自己的应试能力,初试不会直接或者间接考察推荐书目中的案例的。个人主要依靠的是自己的笔记和司考老钟的民法精讲视频。
有关真题:因为当时对真题记得比较清楚,二战也就没有花额外时间了。真题的主要价值在于:弄清楚考试形式,出题风格和方向,考察的难度,重点考察范围等等。这个部分得了解,但是大多数人也没有特别花心思的。所以,有个概念就行。比如,通过近三年的真题,个人感觉民商初试的考察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点的考察,题出的不难,没有司考里的部分案例难。但是如果恰巧这个知识点你没掌握好,也可能会很吃力。就比如说,18年民商专业课的最后一题是一道有关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的案例题(五十分),我真的不太明白,考试前偷懒没学,觉得可能不会考就没去了解。考完之后就觉得大约要丢三十分,emmm内心五味杂陈。
有关推荐书目:很多人可能会去看学校的推荐书目,我觉得退一万步说,不如买考研机构的书,震川考研的民商资料把可考点总结好了,比起自由散漫的翱翔书海,至少思路清晰方向明确还便宜一些。其次,如果法学功底不太好的,不建议看推荐书目,王泽鉴老师的书有趣又有深度。看过一点点,感觉对初学者来说,难度不小。没有一定法学功底就将此作为考研复习的主要资料,很难读出个十之七八的理解,吃不太透的去参加考试,风险会比较大。更何况案例题其实考个人对已掌握的知识的综合运用比较多,所以单纯凭借看书去考研的话,比较适合有一定法学功底并且建立了自己体系的同学。同时,因为我朋友有将王泽鉴老师书中的案例题总结好并分享给我,所以坦白说,考试初试里不会涉及到王泽鉴老师书中的案例题原题。不用抱有侥幸心理而做无用功的,踏踏实实掌握好知识点才是真正的捷径。
头像
能性,不构成犯罪之类的。而考研的观点就是还有一定的意志自由。我的理解就是,因为傻小孩你可以选择去死
2018/9/23 16:26:52